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漯河样板"

时间:2014-05-22来源:


    ■本报记者谢晓龙
    规模化养殖、循环化利用、生态化提升,一个个标准化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崛起于新农村。
    种养结合、农牧一体、集群发展,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畜牧产业化集群暨生态养殖工作会上,我市作为典型发言的两个省辖市之一,第一个发言。
    新华社记者专程来到我市,调研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对我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要宣传推广漯河好的经验与做法。
    《河南日报·农村版》、省政府《决策与探索》杂志、河南电视台先后对我市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正式被确定为全省两个生态循环畜牧业试验示范市之一。
    这为我市深入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
    
   
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建设美丽漯河的重要内容

    漯河是中原粮食主产区之一,主导产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但是,随着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破坏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影响农民增收,也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
    舞阳县吴城镇枣树杨村有两家万头生猪养殖场,从几头猪起家到规模上万头,两家养殖场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据村民回忆,“以前最怕下雨,一下雨猪场的污水就流好几里,难闻不说,关键烧死庄稼。”“粪污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匹配是出现高污染风险的根由。由于大量畜牧业污染物没有被利用,加上管理、技术、设施不完善、不齐全等,畜禽污染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市畜牧局局长吴书清说。
    “环境要保护,产业要进步,质量要提升,农民要致富”……加快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加速推进势在必行。
    目标指引行动,唯有奋力前行。2013年5月,我市专门召开双汇产业化工程提升推进会,明确指出: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是切实解决我市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粪污处理难、治污成本高、综合效益低以及用地紧张、区域布局不平衡等众多难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漯河的重要内容。
    更为重要的是,会议研究通过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漯河市双汇产业化工程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把过去对新建场的奖励调整为重点奖补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场:对年出栏5000头以上、污水储存池2500立方米以上、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奖补30万元;年出栏生猪达到1万头、污水储存池5000立方米以上、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奖补60万元……奖补激励和鼓励土地流转,带动了种养一体、提质增效,大大增加了规模养殖场的治污热情。
    双汇产业化工程提升行动开展后,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当记者再次来到两家万头生猪养殖场时,看到的是3个超万立方米的沉淀池已经投产,经沉淀处理、压力泵和地埋管道输出,有机肥水源源不断地流向田间;已经投产的大型沼气设施,除免费供应全村做饭使用外,经处理的沼液还配套了万尾红鱼养殖项目,仅此一项年创收二十余万元;此外,一个以生猪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厂正在筹建,猪场周边异味全无,鱼塘、苗圃环绕,宛如花园。     

    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发展、循环化利用、生态化提升”的良性发展路子


    生态畜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一年的发展,我市生态畜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发展、循环化利用、生态化提升”的良性发展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组数字和文字,生动地诠释了我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据初步测算,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以来,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减排COD6000吨、氨氮600吨,分别占全市年度污染减    排总量的60%、75%。
    完善了工艺流程,实现了生态循环。规模养殖场通过创建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形成了畜禽粪污收集预处理———干湿分离(固粪用于堆积发酵制成有机肥)———污水进入厌氧池发酵(沼渣继续堆积发酵制成有机肥、沼液进入防渗处理过的储污池、沼气被沼气罐收集后用于发电或供周边农户做燃料和照明使用)———沼液在储物池沉淀稀释———进入无塔供水等加压设施———通过铺设的地埋管道用于农田浇灌的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工艺流程,实现了废物利用和生态循环。
    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企业增效。养殖场通过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极大地降低了粪污治理、购买化肥、人工施肥浇灌等成本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如临颍县北徐集团养猪场,通过生态畜牧业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基地3000多亩,沼渣、沼液用于广东菜心等蔬菜的叶面喷施和浇灌,不上化肥、农药,保证了蔬菜的质量,产品销往广东、香港等地,每年增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临颍县财汇养猪场年出栏生猪5000头,利用沼渣、沼液种植绿化苗木,比原来购买化肥种植小麦增加经济效益3倍以上……整合了生产要素,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市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以来,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同时,在保证粮食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如郾城区万昌牧业采取直接租赁的形式,流转周边土地3000多亩,除每亩每年付给农户租金    950元外,农忙季节还请农户干浇地、除草、收割等农活,并额外付给劳务报酬,让农民增加收益;舞阳县融汇牧业采取与农户签约的形式,养殖场免费将污水管道铺设到农户田地,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市财政拿出1230万元专项资金,对验收通过的26个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进行了奖补,带动82家养殖场参与了生态养殖场创建,养殖业在粪污治理方面的社会投入达到2.3亿元。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累计新建污水储存池18.7万立方米,新建沼气池5.92万立方米,流转周边土地8.5万亩,铺设污水输送管道5.8万米,直接用于还田施肥的养殖业污水达到76万吨,生态畜牧业发展成为我市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绿色发展的又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