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28来源:
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
〈关于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情况的
报告〉的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书面)
市两城同创办常务副主任 梁国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创建组织和人员同心同向、齐抓共管,奋力创建、攻坚克难,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两城同创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国家初考,在全国123个测评城市中,成绩位居第18名;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家初审,已经进入暗访阶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卫决心进一步坚定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先后召开两城同创攻坚动员会、推进会、全面提升动员会等大型会议,掀起了“摩的”治理和“七小”行业整治、环境清洁行动等一个又一个创建新高潮,创建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初战告捷后,极大的提振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创建信心,进一步坚定了创卫决心,强化了攻坚意识,克服了畏难厌战思想,切实增强了创卫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真正实现全民创建,激发全民创卫热情,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两城同创百姓宣讲直通车巡演活动、千名党员干部进社区宣讲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扎实开展“践行价值观,争当排头兵”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慈善捐助、义务献血、环境保护、义演义诊等公益活动,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市民对两城同创工作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我看创建随手拍”有奖举报活动。发现一处旱厕,奖励举报人100元,处罚责任区10000元;发现一处敞口垃圾道和敞口垃圾池,奖励举报人50元,责任区处罚5000元;发现一辆敞口垃圾运输车辆,奖励举报人50元,处罚责任区2000元;发现一处垃圾堆,奖励举报人50元,处罚责任区2000元;发现一个车窗抛物者,奖励举报人50元。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整改任务的,多一个整改周期,处罚金多翻一倍,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效能问责。目前,已奖励举报人6300元,处罚责任区94.2万元。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全民创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也加大了各区、各乡镇办问题整改力度,树立了问题导向。
二、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在长抓常管、标本兼治上下功夫。一是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落实市直、区直单位帮扶制度,全市上下一股劲、方方面面一个调,有效促进了基层创建工作。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市区划分为6个重点区域和142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城管执法员、文明宣传员、卫生监督员、城市巡查员“一长四员”,初步构建起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面覆盖、网格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把10个农贸市场划分为120个网格,基层工商人员全天候进行管理。三是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立完善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机制、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已发布3期“诚信红黑榜”,发布诚信企业“红名单”306个、失信企业“黑名单”111个。在城区显著位置设置两处曝光台,每天滚动播出失信人员信息,共公布失信人员120名,促使一批失信人员主动履行法律责任。四是加大曝光力度。对交通违法行为一周一曝光,目前已在媒体上连续曝光23次;对问题突出的“七小”门店一月一曝光,目前已发布4次消费警示。五是加大督导奖惩力度。采取“日督导、旬奖惩、月讲评”的办法,对各个乡镇办10天一奖惩,第一名奖励10万元,颁发流动红旗,对最后一名颁发流动黑旗,处罚所属区10万元。对各区和卫星镇采取一月一奖惩的办法,每月奖前三名,罚最后一名。在4月12日召开的第一季度创建工作讲评会上,进行重奖重罚。对获得第一名的区奖励50万元,颁发流动红旗,对最后一名的区处罚50万元,颁发流动黑旗,区长作表态发言;对前三名的乡镇办各奖励30万元,第一名的乡镇办颁发流动红旗,对最后一名的乡镇办颁发流动黑旗,党委书记作表态发言,对责任区处罚30万元;对第一名的卫星镇奖励30万元,颁发流动红旗,最后一名颁发流动黑旗,党委书记作表态发言,处罚所在区30万元。并且,会同市纪委对三个街道办负责人进行约谈。六是疏堵结合。针对流动摊贩、马路市场不好治理、极易反弹的突出问题,筹集社会资金5000万元,建成了湘江农贸综合创业城、家盛世美食湾、金三角美食广场、受降路夜市4个市场,引导流动商户到市场经营,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买菜问题和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经营问题。
三、城市顽疾进一步破解
针对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顽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一)城市秩序明显改善。一是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施行网格化管理,初步实现了市区142个网格管理精细化。新招200名协管员,规范了重点区域经营秩序,占道经营、出店经营得到一定遏制,乱停乱放、乱摆摊点得到一定规范。二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新招聘240名辅助警察,设置70个高峰岗,市区路段管控力度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连续23次在各类媒体上对交通秩序违法行为进行持续集中曝光,机动车违法现象明显减少,在人民路与交通路交叉口和泰山路与黄河路交叉口设置了行人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对抓拍到的闯红灯人员在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并在媒体上集中曝光。三是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将网格化引入农贸市场,工商人员入驻监管。对市区部分夜市按照标准进行改造,引导大批流动商户入市经营。
(二)卫生环境不断提升。一是强化基础。增加垃圾箱、公厕、垃圾清运车等基础环卫设施,提高主干道路面机扫率和洒水频次;投资900多万元,用于改造旱厕和新建移动式公厕;新增加550名环卫工人,做到保洁全覆盖,管理无盲区。二是注重管理。实施延时保洁,市区卫生保洁时间延长到晚上10点;推行垃圾袋装化,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设置便民服务点,推行定时收集制度,初步建立了常态保洁机制。三是加强整治。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进行高标准整治,开展广告牌匾、违章建筑、建筑工地、洗车行业、再生资源站场、有烟烧烤等一系列整治活动,一大批卫生死角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整治。
(三)服务民生取得实效。一是大力整治“七小”(小饭店、小副食店、小网吧、小浴池、小旅馆、小歌舞厅、小理发店)门店。去年,历时两个月,集中整治“七小”门店,6250家门店整治率达95%以上,使老百姓衣食住行条件有了较大提升。“七小”门店整治工作被评为2015年群众最满意的民生实事一等奖。二是大力改造老旧小区。对老旧小区的道路、排水、环境设施、墙体立面等进行改造提升,市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探索建立了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费政府补贴机制,去年在召陵区推行,今年将在全市铺开。三是大力改善全民健康生活环境。大力建设街头游园、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安装大量健身器材,着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健全慢性病防控三级网络,源汇区、召陵区、郾城区被命名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四、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宜居度。一是实施龙江路改造、太白山路贯通等一批重点路桥工程和城建惠民工程;完成百座街头游园建设任务;城市老居民区1万多户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投用1300多辆,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二是打通了黄山路、汉江路、嵩山南路等城市断头路,啃下了硬骨头。三是实施城市大排水改造、地下管网疏浚改造等地下工程,一举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四是投资5500万元,建成城市交通智能化系统,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设置交通护栏24公里。
我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创建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经营秩序乱和环境卫生差仍然是创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如早夜市管理混乱,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经营现象突出,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老旧厂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仍存在垃圾死角和户旱厕,城中村内坑塘和环线河沟治理不到位,水质差、有垃圾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我市因为编制限制缺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有效的城管法规制度缺失,城管执法人员地位尴尬,市场、小区、停车场规划不合理或缺乏规划等。主观原因是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各区、各有关单位主观能动性不强,工作落实不力,一线执法人员履职不够,不敢担当,畏难情绪大等。
下一步,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提升市民素质。以提高市民道德素养、文明素质和卫生意识为目标,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展载体,提高广大市民支持、参与两城同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解决“人”的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社区”和“两城同创”百姓宣讲直通车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人365等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和志愿服务群体,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我看创建随手拍”有奖举报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主人翁意识。二是开展整治活动。重点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经营秩序集中整治活动。通过三大整治活动的开展,把创建中易反弹的难点攻下来,解决城市“面子”问题,达到“一眼净”。近期,市政府再购置37台大型机扫机洗车辆,使市管道路全部实现机扫机洗。另外,各区政府也要求4月底前购置一批小型机扫车辆,使区管道路和背街小巷也要逐步实现机洗机扫。三是开展提升行动。紧扣创建标准,实施“七小”行业、市场、老旧小区、建筑工地、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等五大提升行动。通过开展五大提升行动,把创建标准提升上来,使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解决城市“里子”问题。四是完善创建机制。今年重点从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从落实机制上求突破,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保持创建机制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分包乡镇工作机制和市直、区直单位帮扶乡镇办事处和社居委制度;每月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建议;每月召开指挥长联席会议,重点研究解决专项问题;每季度邀请全国创文创卫专家组模拟暗访一次,帮助发现问题;高密度开展专项集中督导检查,下发问题清单,建立整改销号制度。对个别难点问题提交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督办,对督导中发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对区政府严厉处罚,市纪委介入,利用媒体进行通报,公开时间、地点、问题、部门和责任领导;对三大集中活动和五大提升行动采取10天一督导、一通报、一奖惩。深入开展“我看创建随手拍”有奖举报活动,每月兑现一次奖惩。同时,落实责任追究,加大媒体跟踪报道和曝光力度,促使各区、办真抓实干求实效。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城市管理就像滚石上山,不进则退,集中整治时好一段时间,稍一松手就出现反弹。市政府将进一步全面落实好审议意见的各项要求,持之以恒地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扎实的成绩向全市人民交付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