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来源:
关于市民政局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1年10月28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
市民政局局长 戴友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市民政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接受评议询问情况
(一)提升站位。长期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民政事业发展,这次将市民政局作为评议询问对象,既是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重要形式,更是有力支持民政工作的新举措。市民政局班子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高度配合,大力营造了良好的评议环境和氛围。
(二)摆上位置。市人大评议询问工作动员会召开后,市民政局立即召开党组会进行安排,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找准问题。全面接受市人大第一评议询问组反馈的3个方面15条问题及意见,同时,举一反三,紧紧围绕评议询问的内容和重点,对三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自查,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开设网络专栏、召开服务对象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做到成绩不夸大、问题不隐瞒、矛盾不回避。先后设立征求意见箱3个,发放征求意见函300份,组织征求意见座谈会5次,走访服务对象260人次,征集各类意见建议65条次。
(四)认真整改。针对第一评议询问调查组反馈的问题,市民政局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全面整改。目前,市人大常委会第一评议询问调查组反馈的15条问题、意见,12条已整改完成,3条持续推进,我局举一反三查找出的其他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五)强化沟通。时刻保持与市人大评议询问调查组的沟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负责同志沟通汇报,严格按照一流标准开展工作,确保问题整改扎实见效。
二、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把好事办好”总目标,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民政事业发展高质量,儿童福利、兜底保障、社会工作、“两委”换届等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聚焦脱贫攻坚,奋力出彩添彩。截止2020年底,全市1097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享受低保或特困人员政策的10488人,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6%。2018年,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450元,2020年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60元,从政策层面确保困难群众两不愁问题得到解决。三年来,全市累计发放低保资金42218.01万元,特困人员救助资金24467.87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152.61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市民政局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聚焦“一老一小”,锐意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增加到102家,农村幸福院增加到582个,养老机构床位增长到9922张,日间照料中心增长到55个。建成了舞阳县、郾城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每年为全市6.53万名老人发放资金5300多万元;开展政府购买独居老人线上线下探访项目、社会办养老机构意外保险项目,受惠老年人3万余人。作为全国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市、全国基层儿童福利体系建设试点市,建立健全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儿童福利服务工作体系,全市76.6%的乡镇街道的社区建成了“儿童之家”未成年人保护站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社会工作站已经建成,我市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多次报道,在全国、全省民政系统有关会议上多次作典型发言。
(三)聚焦基层治理,开创崭新局面。高质量完成2018年和2020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346个村(社区)“一肩挑”比率达99.9%,我市被推荐为全国“两委”换届先进市。积极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对少于3000人的城市社区进行合并,对超过15000人的城市社区进行分设,实现了市区社区规模大体相当、网格划分科学合理、城市管理服务全覆盖。落实好文明城市社区创建重点任务,对标加强社区治理各项标准,确保社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市人大开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落实情况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办理人大常委会评议满意率达到100%。
(四)聚焦慈善福利,助力社会发展。扎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志愿者注册等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连年为全市志愿者和义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登记注册慈善义工团队近80支,三年共募集各类慈善款物8500多万元;累计销售福利彩票4.59亿元,筹集社会公益金1.32亿元。今年“99公益日”三天,“慈善漯河情满沙澧”项目近12万人次参与,募集资金352.81万元。
(五)聚焦安全底线,守牢民政根本。疫情期间,对全市105个民政服务机构,近5500名服务对象,885名工作人员实施封闭管理,对全市1346个村(社区)、1100多个社会组织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实现了“全市民政服务机构不感染一人”的目标。统筹抓好信访稳定工作,积极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全市民政系统信访稳定形势持续平稳。以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常抓不懈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三、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市民政局主动对标反馈的3个方面15条问题及意见建议,逐项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评议询问反馈的问题整到位、改彻底,意见建议落实落地、见底清零。
(一)依法行政、强化宣传促整改。坚持依法行政,成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民政系统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制订了“七五”“八五”普法计划、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聘请省人大代表担任法律顾问,参与研究重大事件、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利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年检、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对社会组织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执法能力。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机关在职人员执法证持有率达到100%。通过科室研讨、案例分享、考试检验、加强基层民政人员和村级民政协理员业务培训等方式,促使工作人员吃透政策精神,精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升为人民群众依法办事能力。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我局近3年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48件,其中主办36件、协办12件,代表对办理结果满意率达到100%,连年荣获全市人大建议办理先进单位。深入政策宣传。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在媒体开设“民政政策进万家”栏目,组织开展民政法规政策“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类宣传活动5次,展览3期,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制作大屏幕法律宣传PPT近200幅,解答群众咨询790人次,进一步扩大了各项福利政策的知晓范围。
(二)加强教育、改进作风促整改。做好“精文”“减会”。出台了《漯河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深化“中梗阻”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科室(单位)规范化建设,接受群众监督。高标准做好“精文”“减会”,今年发文数量比去年减少30%以上,会议数量比去年减少20%以上。推进放管服改革。在重点业务科室及行政服务中心民政窗口张贴“码上监督马上办”二维码,接受群众监督。对各级各类协会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抽查,扎实推进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严格落实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集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开展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严格按照要求依法处理。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发展到1150家,其中全市性社会组织384家;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党建工作的覆盖率达到84.11%。深入基层搞服务。完善联系群众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原则上每个月不少于1次。进一步调动机关干部下沉服务基层积极性,常态化到基层开展服务调研、探访慰问、参加活动,持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三)强化担当、办好实事促整改。着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制定《漯河市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专项规划》,积极调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制定《城市社区(小区)公共设施(养老设施)配建管理意见》,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验收、移交、运营、监管等进行明确和规范。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改扩建房舍、增加护理型床位、添置健身设施等措施,完成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探索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以院养院”新路子,在“保证兜底”的基础上,形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向农村老年人开放服务。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人口、医疗、社保、养老等行业信息资源,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统筹整合资金近千万元,建成市级社会工作总站1个,县区社会工作分站8个、乡镇(街道)社工站60个,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普惠全体儿童,以村委会、学校为依托,积极建设儿童关爱阵地,建立以“儿童之家”为平台,融定期寻访、强制报告、应急处置、监护干预、活动开展为一体的市县乡村四级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依托60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立了60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展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1283场。三年共为147088名残疾人发放补贴11158.5万元。切实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质量,共救助3605人次。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注意分区域、分步骤缩小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差距,实施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困难群体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提升殡葬改革群众满意度。市民政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厅规定的火化率计算方法(实际火化人数÷按照多年平均的人口死亡率计算的死亡人数)和上级要求推进工作,一方面坚决杜绝摊派火化指标现象,另一方面坚持对各县区火化率进行严格督导,8月、9月漯河市火化率连续排名全省第一。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广泛宣传殡葬法规政策,解读上级部门火化率相关要求,破解群众困惑,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加快推进城市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建成乡镇示范性公益性公墓19个。提高惠民殡葬补助标准,由原来的县600元/具、市区800元/具统一提高到1100元/具,进一步减轻群众殡葬负担。着力提升社会福利资金科学运用水平。积极实施慈善“点亮生命计划”大病救助项目和“慈善sos”紧急救助项目,联合河南省慈善总会、轻松筹公司在市中心医院成立了漯河首个“大病救助服务站”。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市慈善总会接受慈善款物250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市的抗洪抢险斗争。
四、下步工作打算
市民政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将全力配合做好评议询问“后半篇文章”,以更强的责任意识、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好的工作成效,不断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扎实贡献。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政治上、从全局上看问题、理思路、干工作、办事情,在社会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等体系建设和夯实民政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使民政工作真正做到顺应大局、围绕大局、服务大局。二是高树工作目标。将市民政局定位为“促发展、惠民生的表率部门”,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做到工作上求细,标准上求高,效果上求实,坚定奋勇争先、出彩添彩的信心,努力做到“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三是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好“13710”工作制度,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切实发挥好民政部门职能,切实服务好民生,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漯河更加精彩助推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实的民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