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来源:
关于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
——2023年10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科技局局长 效国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推进情况,请予审议。
一、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推进情况
2022年,市政府抢抓省委省政府重塑实验室建设重大机遇,高标准谋划、高效率建设,把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中原食品实验室于2022年8月22日获省政府批准建设,2022年9月22日由省委书记楼阳生亲自揭牌成立,是全省唯一由省辖市政府牵头建设的省实验室,实现了挂牌即运营、运营即见效。
一是建设速度快。先后投入4.1亿元,1.2万平方米研发大楼、8000平方米中试基地、1万平方米孵化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1栋11层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1栋科学家公寓正在抓紧装修,本月底可实现入住。总投资22亿元占地500亩的科创园区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的新实验大楼、4.5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全面启动建设,预计2024年启用。漯河市拟总投入1.5亿元、分三年购置实验室科研设备,目前7000万的科研设备已投入使用。
二是人才队伍强。中原食品实验室将招引高端人才作为实验室建设头等大事,着眼全球、放眼全国,坚持优中选优、优中选强,坚持柔性引进、定向引进、专职引进并举,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实验室集聚了孙宝国、谢剑平、庞国芳等11名院士,分别担任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采用“省内+省外的双首席”制,组建了由29名国家杰青或长江学者领衔的13个专业团队,汇聚了省内6所高校、省外9所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建立了300人左右的专职科研岗位,组成了食品研发的超强阵容,形成了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今年以来,先后出台实验室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办法、行政人员引进管理办法和人才薪酬待遇政策,组织开展两批集中引才活动和常态化博士招聘活动,已正式入职博士5名、硕士37名;根据全职人才专业特长,新组建预制菜、休闲食品、宠物食品、酒、副产物利用等9个全职科研团队,成立临颍县专职服务团队,由实验室3名副主任和中国农大科研骨干担任团队负责人,开启新一轮对企合作和科研服务;根据四个科研平台需要,公开招聘科研助理、工程技术人员21名。
三是创新链条全。实验室坚持“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定位,坚持“强核心、多基地、大开放、大协作、多网络”建设思路,努力推进“实验室+研究生院+中试基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六位一体”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全链条一体化布局科教研创融合发展生态圈,完善产业对接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中原食品论坛”学术研讨会5场,在河南工业大学挂牌成立“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工业大学分中心”、在中国农业大学挂牌成立“中原食品实验室营养健康分中心”,与11家省内外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与三剑客、恒达、豫鼎源、华茂骏捷等4家企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河南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开展计量服务行活动。
四是工作成效好。已开展课题研究257项,突破关键技术16项,备案23个省级科研项目,为双汇、伊利等183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60多次,在国际期刊发布SCI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20多项,国家肉类技术创新中心创建方案已报科技部。为调动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性,出台实验室科研人员职务成果转化经费管理办法,初步挑选28家优质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企业,发布代表性科研成果36项,与想念、三剑客等11家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金额共5240万元,乳品团队研发的三剑客“快乐酸奶”已上市销售,《(低钠/低脂/低糖)再制干酪及酸奶的创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获2023年度中国乳业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原食品实验室作为唯一申请人和专利权人,获得《一种中药材中禁用农药、真菌毒素及功效成分的同时检测方法》发明专利授权。10月10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批复同意在中原食品实验室设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漯河)合作实验室”,进一步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市场规范化发展。
五是体制机制新。建立由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牵头,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1+6+N”开放式建设模式,先后与6所高校、18家企业转化中心、42家省内外食品龙头企业分别签订合作共建、战略合作、技术合作、基地建设协议。探索科研团队“1+1+4+N”新模式,创新推行“双首席”制,即1个省外首席科学家、1个省内首席科学家、4个岗位科学家、N个科研人员,发挥省外首席科学家传帮带作用。研究出台实验室章程、理事会章程、学术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员会章程,搭建了实验室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先后召开9次实验室主任办公会,研究出台中原食品实验室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横向经费管理办法、纵向经费管理办法、采购报销规定、科学家日常工作规范等文件。制定印发中原食品实验室管理手册,建立完善实验室安全、仪器、废弃物、危化品等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公文、公车、印章、保密等工作,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漯河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支持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给予实验室建设运营、科研经费等全方位支持,高标准推进实验室成为食品科技创新高地。
六是影响范围广。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中原食品实验室第一次理事会、第一次战略咨询会、科学家大会、创新发展大会、学术报告会、中国工程院战略与咨询项目会、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会等,先后邀请16名院士、140多名全国知名食品界专家教授汇聚河南,极大提升了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接待江西、辽宁、山西、湖南、内蒙古、新疆以及南阳、新乡、三门峡、濮阳等130多个省内外党政考察团,双汇、卫龙、新拓洋、好想你、仰韶酒业、飞天生物、怀山堂、长明中药、冠凤农牧、三禾药业、杉林集团等290多家企业来访。3月23日,王凯省长视察调研实验室并予以充分肯定。9月11日,副省长宋争辉到漯河市调研科技创新、省实验室建设工作,对实验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9月1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中原食品实验室暨科创园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给予高度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全职科研人才较少。中原食品实验室目前全职科研人员43人、博士学历占比12%,全职科研人员总数及结构比例较低。
(二)市场化运作机制还不完善。中原食品实验室目前正在探索设立市场化运营机构,成果转化局面还未全面打开。
(三)科技金融体系还未建立。中原食品实验室着力构建的“实验室+研究生院+中试基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中,目前“产业基金”还未真正建立。
(四)对外交流合作需进一步拓展。中原食品实验室目前对外合作大部分在市内、小部分在省内、少数在国内,尚未与国外知名食品领域研究院所和企业开展交流合作。
三、下步打算
(一)持续加大引育力度,壮大人才队伍。中原食品实验室持续开展常态化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招聘,组建结构合理、专业匹配、年龄优化的科研人才队伍。省食品实验室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硕士以上学历专业人才,分别负责科研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合作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生院建设等工作,建立一支能力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行政服务保障队伍。
(二)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热情。借鉴先进地市重点实验室做法,修订完善中原食品实验室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和项目奖励机制,不断激发科学家创新创造活力。
(三)探索成立运营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探索成立中原食品实验室全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下设若干经营性公司,加速推进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发展布局,确保中原食品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四)壮大科创基金规模,完善创新链条。由河南省科投担任基金管理人,联合漯河市国投等国有投资平台以及中科基金、金大地等社会资本,成立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创基金,用于扶持重大关键技术市场化、产业化,并支持食品领域初创企业落地孵化;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创能力和品牌效应,投资科技含量高、引领力强和产值效益高的企业落地,完善实验室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推动河南省食品科技创新链条“提档升级”。
(五)不断拓展交流合作,扩大实验室影响力。强化与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食品领域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交流合作,探索课题联合攻关、科研人员互派交流、优质项目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互设等,争取食品领域院士工作站设立、之江实验室食品大数据项目试点落地、杭州成果转化中心漯河转化基地设立等交流合作项目,不断强化实质性合作,扩大中原食品实验室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