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餐热饭”到“全心守护” ——临颍县新城街道人大工委绘就养老新图景

时间:2025-07-28来源: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临颍县新城街道人大工委紧扣民生需求,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与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创新模式,让辖区老年人乐享“舌尖上的幸福”。目前,街道已建成10个助餐点,形成覆盖多元群体的助餐服务体系。

  一、人大监督赋能,建强助餐服务阵地

  在新城街道人大工委的推动下,街道立足民生痛点,靶向施策破解老年助餐难题。一是统筹资源建机制。人大工委组织代表深入调研,推动街道盘活人民路门面房资源,建成“公益大食堂”,通过“政府补贴+商户运营”模式,向困难老人发放专属就餐卡,累计惠及贫困户、高龄党员等特殊群体超千人次。二是强化监督保质量。人大代表定期开展助餐点巡查,每季度组织老人代表评议食材质量与服务水平,督促商户优化菜品、提升卫生标准,确保“助餐”更“助优”。

  二、代表聚力牵头,深化公益服务内涵

  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联动多方力量拓展助餐服务深度。一是搭建爱心平台。人大代表牵头协调街道、社区与临颍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签订三方共建协议,推动“粥暖颍城”公益活动常态化。500余名志愿者中,人大代表化身“宣传员”“协调员”,带动退休干部、教师等爱心人士参与,累计为环卫工、孤寡老人等群体提供免费早餐超万余人次。二是培育服务品牌。人大代表建议将阳光公益党支部打造成党建引领公益的示范点,其经验获评“全省百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观摩点”,以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助老服务。

  三、聚焦民意短板,推动服务精准升级

  针对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人大工委通过“代表进社区”收集意见建议,推动助餐服务从“有保障”向“高品质”转型。例如,在育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人大代表建议街道通过补贴水电、配备助餐设备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使日均助餐人数达100余人,成为老年人“家门口的食堂”。此外,代表们还重点关注空巢、失能老人需求,推动探索“送餐上门”等个性化服务,让关怀直达“最需要处”。

  监督为民,步履不停。“老年助餐既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新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晓勇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居家空巢老人服务、多样化就餐需求等短板,组织代表持续开展督导调研,推动完善“助餐+送餐”“公益+市场”等模式,同时倡导更多人大代表化身“助老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老年助餐服务更有温度、更可持续。

  民声呼应处,自有担当时。新城街道人大工委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让人大监督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绘就“老有善养”的幸福图景。

(作者:临颍县新城街道 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