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6-12来源:

省人大代表视察漯河法院系统庭审直播情况。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法院把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作为改进和推动法院全面工作的“治弊良药”,积极主动地请代表“听诊”,让代表“把脉”,进一步拓宽联络渠道,敞开心扉,倾听民声。
“监督是加深理解,监督是支持,监督是鞭策。”这是郾城区法院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
广纳谏言听民声
据了解,该院制定了《关于加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意见》,在政工科内设了人大代表联络室,指定一名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针对社会上关注的人民法院审判作风、纪律作风等问题,该院聘请了1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执法执纪监督员,每季度召开一次监督员座谈会,通过他们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工作中,该院积极主动接受询问和质询。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登记备案,根据所涉及的问题,由各分管院长督办,落实承办人,定人包案,实行署名答复和报告制度,在代表与法院之间建立“绿色通道”。
采取走访代表、邀请代表视察、调研、旁听观摩等工作方式,加强与代表联系,听取和征求代表意见和建议。
健全代表约见院领导制度,对代表约见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与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的联系与沟通工作。
通过召开特邀廉政监督员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等措施,加强与廉政监督员的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法院工作。
办理信访促稳定
信访是法院工作的晴雨表、衡温器。
为使人大信访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郾城区法院信访工作在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形成了统一登记、签批转办、跟踪督办和限期办结、答复、反馈等一整套程序,确保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工作中,该院建立了涉法信访领导包案制度。对人大转来的信访案件,指定专人负责,归口办理,逐案登记,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对重点案件,由院长亲自督办,对一时难以办理的案件,及时向人大说明情况,报告工作进度。同时,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委会,定期深入村、居委会,走访人大代表,倾听代表们收集的人民群众的要求及建议,实地解决涉诉涉法信访问题。
目前,该院涉法信访已呈现了“三无一降”的良好态势,即无进京上访、无越级上访、无上访钉子户,涉法涉诉信访数连年下降。
加强沟通赢支持
该院除了每年向人民代表大会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外,还做到全面工作定期汇报,专项工作随时汇报,人事任免事先报告,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衔接。
在全面工作报告、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质询等具体活动中,为人大常委会提供全面、准确、翔实的材料。
对于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将整改结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同时,该院始终坚持重大事项、重大疑难案件报告制度,先后向人大专题汇报了“争创全国一流法院”,民商事、刑事、行政审判工作,破产案件审理及开展专项执行活动等重大事项,人大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人大针对执行难专门进行调研,并主动参与19起强制执行案件的执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2005年8月,在审理原郾城县第二化肥厂破产案件中,由于职工安置不均衡引起企业职工矛盾激化,几百名职工停工、停产、围堵企业大门。
法院主动向人大汇报,区人大高度重视,及时派员指导工作。关键时刻,承办法官“稳”字当头,在副院长何国军的带领下深入企业,与职工代表进行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一起查找矛盾纠纷的原因。
他们一方面向职工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咨询,化解对立情绪,另一方面积极寻求职工与债权人的利益平衡点,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职工利益。
法官及时向区委、人大、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并灵活运用多元化解决纠纷的诉调对接模式。
经过35天不分昼夜艰苦细致的调解工作,最终使职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邀请旁听搭平台
为了增强司法透明度,区法院经常邀请人大代表来法院旁听庭审和视察工作。凡是具有重大影响、社会及人大代表关注等重大案件,均邀请人大代表旁听,使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旁听案件庭审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011年11月18日,区法院迎来了特殊的客人,包括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群众在内的30名各界人士应邀参加该院举行的第11个“公众开放日”活动。
代表们畅所欲言,纷纷表示切身感受到了法院管理的规范有序以及法官干警爱岗敬业的良好风貌、注重司法礼仪的优良品质。
“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与法律的尊严,受益匪浅,并希望活动可以制度化、经常化,给群众提供一个认识法院的平台。”一位代表说。
据悉,该院2011年共邀请在辖区的各级人大代表310人(次)旁听了52件案件的审理,还邀请了58名代表,9次到法院视察工作。同时,该院把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环节,定期走访人大代表,当面征求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