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14-11-06来源:

 
——2014年10月29日在漯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10月13日至16日,我们视察组在雷建民主任、田爱华副主任的带领下,深入市、县区,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随机询问、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市社会治安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视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治安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其综治和公安机关,积极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狠抓基层基础、科技强警、队伍建设三项重点,不断提升维稳处突、打击犯罪、治安防控、信息作战、管理服务五大能力,努力实现打击力度更大、防控体系更严、社会治安更好、群众安全感更强、社会满意度更高的目标。通过不懈努力,我市连续多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和信访稳定先进省辖市,今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省辖市。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以打防犯罪为主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今年1-9月,全市现行命案发11起破11起,起诉各类犯罪嫌疑人861人,可控刑事和治安案件得以较好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问卷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我市社会治安和公安执法工作的评价,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了100%。
    二、社会治安工作特点
    坚持“打、防、管、控”并举,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平安漯河。
   (一)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按照“一体化布局、动态化布防、实战化运作、社会化组织”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情报信息平台为支撑,以防控网络建设为重点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加强城乡社区和村庄防控网建设。坚持以信息主导警务为出发点,以社区警务基础信息采录应用、矛盾纠纷排查稳控、重点人员管控为工作重点,以“一村一警”建设为载体,有效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和村庄防控网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在警务工作站建设上,从9月中旬启动,计划12月底全部建成。在警力保障上,现正在组织警力状况调研,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警力保障方案。在治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社区民警为民服务常态化建设、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作用、对重点人群和人员的管控等方面,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和措施,基本形成了常态化。二是加强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建设。与重点单位签订了安全防范责任书,加强了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散装汽油、管制刀具、抢支弹药、废旧物品交易市场、邮寄物流业、旅馆业的管控和对金融部门、内部单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有效防止了重大治安案(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强技防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建成了5个视频监控平台和9个监控中心。在农村推行了视频监控型、自动报警型、全村联防型、十户联访型、平安互助网五种类型的技防装置,技防入村率达到100%。今年,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年底前在市区建成区所有路口、主干道、高速路口、桥梁、快速环线、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将实现交通信号灯、监控探头全覆盖。四是加强武装巡逻与网格化巡逻相结合的治安防控工作。将武装处突力量前置街面,分别在漯河迎宾馆和漯河火车站附近设置两个执勤点,全副武装备勤,随时待命。组织特警、武警联合巡逻,加强社会面动态管控,随时有效打击震慑暴力犯罪。制定了《关于在市区开展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构建了综治牵头,公安主导,市区保安专职巡防队和城区街道巡防队为补充,社区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参与的网格化巡防机制,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在街面,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在城区形成“动静结合、时空交织、专群互动、全面覆盖”的巡防网络,使街面可防性案件,季节性、多发性案件,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刑事案件和治案(事)件得到有效防范和遏制。
   (二)扎实推进反暴恐各项工作。一是健全完善了反暴恐工作机制。市政府高度重视反暴恐工作,召开了“全市反恐怖工作会议”,出台了《漯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恐怖工作意见》,明确了各级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重要目标、社会单位的反暴恐工作职责,增强了责任意识,调动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市公安局国保和反恐、犯罪侦查等部门分别建立了反暴恐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情报、侦查、防控、应急处置、督察5个专业工作组,各县分局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了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情报信息研判、会商、通报,形成了统一指挥、协同有力,各部门、各警种共同参与的大反恐工作格局。二是周密部署,深入开展反暴恐工作。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对反暴恐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公安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开展了“反暴恐、保稳定”专项行动。行动中,对涉恐人员容易涉足的场所加强了日常管理和滚动摸排,准确掌握在我市新疆维族人的底数,并将重点人员的信息在公安情报平台实施动态管控。今年以来,共搜集各类情报信息1637条、关联信息1211条,录入各类信息资源859个,梳理摸排录入重点工作对象461人次。行动中共办理行政案件1926起,行政拘留321人;刑事拘留528人,逮捕224人,移送起诉451人。
   (三)严厉打击严重暴力、两抢一盗和涉毒人员违法犯罪活动。一是快侦快破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始终坚持对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对发生的大要案坚持“零容忍”,集中优势兵力,快侦快破。今年以来,我市现行命案发11起破11起,破案率100%。二是严打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今年1至9月,全市共起诉犯罪嫌疑人861人,其中“两抢一盗”犯罪嫌疑人275人。在3-4月份开展的“打盗抢、反暴恐”专项行动中,就破获侵财类犯罪案件420起,起诉侵财类犯罪嫌疑人117人,抓获侵财类犯罪上网逃犯46人,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起。今年以来,共为受害单位和个人追缴赃款赃物1500余件,价值200余万元,受害人对公安机关追脏退脏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70%以上。三是严打整治涉毒人员违法犯罪活动。以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为切入点,严格执行“四禁”并举,积极开展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今年1-9月,全市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50多场,受教育群众3万余人;铲除罂粟1919株,查处非法植毒案件7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7人;排查出吸毒人员667人,办理毒品行政案件228起,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189人;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5起,打击处理毒品犯罪嫌疑人49人,缴获各类毒品3904.57克,破获千克以上毒品犯罪案件1起。
   (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一是排查研判,确定整治重点。以各县分局为单位组织各警种,根据警情特点、区域特点、行业系统特点和高危人群等情况,开展细致排查和分析研判,确定整治重点。二是挂牌督办。市公安局制定了整治方案,按照“一个乱点、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整治工作。第一季度,对全市确定的10个重点区域进行了挂牌督办。第二季度验收时,对2个整治成效不明显的区域继续挂牌整治。排查整治中,始终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公共复杂场所作为重中之重,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打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和输油气管道保护专项行动、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春雷行动”,打防管控第一、二、三战役,以及“肃毒害、打盗抢、保民安”专项行动。区域整治和专项整治活动中,破获办理了大批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抓获了大批违法犯罪人员,收缴了大批危禁物品和脏款脏物,发现查处了大批治安隐患,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反暴恐形势严峻;二是“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多发;三是吸食毒品人员数量多,涉毒人员犯罪突出;四是治安重点整治需进一步加强。
   (二)社区民警深入群众不够。一些群众反映,过去的片区民警与辖区居民都很熟悉。现在的片警是“只见照片不见人”,在一个小区住了多少年,也没见过片警的面,不用说他们入户访问和组织社区开展活动了。
   (三)农村监控设施作用发挥不够。据了解,我市农村各个村庄基本都安装有电子监控设施,但由于部分年久失修损坏,部分因用电费用问题,不能正常运行。还因光纤线路租用费问题,使已建成的村庄视频、乡镇监控平台、县分局监控中心不能实现联网。因此,虽然投入大量资金,安装了大量监控设备,但其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四)协警的工资待遇偏低。为弥补警力不足的问题,各县分局都聘用了大量的协警。但由于招聘和经费保障是各负其责,人员的工资待遇也不统一,其工资待遇低于市政府发布的市区和县最低工资标准。舞阳县公安局现有协警200人,除为其缴纳“三金”和提供免费食宿外,每人每月只有600元的工资。由于工资待遇过低,值班执勤、训练辛苦劳累和严格的作风纪律要求,招聘的协警大量流失,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优良作风很难培养,战斗力也不够强,影响作用发挥。
   (五)基层警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舞阳县公安局现有正式(受衔)民警28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仅为万分之4.7,远低于全省平均万分之8和漯河市万分之10.2的比例。全市的农村派出所每所只有正式民警5人,省公安厅推行的“一村一警”根本无法全部落实。目前,我市正在推行中,一些群众反映,虽然村里提供了用房,建了警务工作站或警务室,只是挂个牌子,但无民警值守或巡访。当前,反暴恐形势严峻,但我市反恐部门现有人员不足,且缺少情报信息、侦查打击方面的专业人才,不适应反暴恐工作的需要。
   (六)公安队伍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个别基层派出所和民警的大局意识、法治意识、群众观念不够强,缺乏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有的不能严格执法履职、依法办案、依法办事,对群众的求助有推诿拖拉的现象。如:有的派出所和民警对小偷小摸查处不力,对轻微伤害案件调查取证不及时,等等。对此,群众意见大,有损公安机关的形象。
     四、加强和改进社会治安工作的建议
   (一)坚持依法严打整治,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漯河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要时刻绷紧反暴恐这根弦,进一步完善防范打击工作机制,坚持情报引领,严阵以待,协同作战,重拳出击,形成反暴恐工作的强大合力。二要坚持依法严打方针,强化侦查破案,及时严厉打击以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团伙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毒犯罪、流窜犯罪为重点的刑事犯罪活动。三要从快处理影响社会秩序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行政案件。四要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打击和重点整治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加强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掌控社会治安复杂局势的能力。坚持“防、管、控”相结合,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抓住“数字化城市”建设有利时机,科学规划设置视频监控装置,加强信息平台和指挥中心建设,形成城区全天侯、全时空、全方位、全覆盖,警情信息传输及时,警务指挥顺畅的视频监控网络;加大投入,全面清查、维修、更换、安装农村地区的视频监控设施,并逐步实现区域性联网;鼓励支持单位、住宅小区、经营场所等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健全完善综治牵头、公安主导、各级专职巡防队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网络化巡逻管控工作机制;紧紧依靠群众、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和基础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情报主导、精准打击、主动防控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区矫治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矫治对象学习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三)强化社区民警责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顺应群众期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管理服措施,真正把有限的警力下沉于基层,克服“片区只见照片不见人”的现象。社区民警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责任区治安状况,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使群众切身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安全有保障。按照“领导包片、民警包村、村村有警、周周见警”的原则,科学布局,稳妥推行“一村一警”警务模式,在警力紧张的情况下,要建一成一,力避劳民伤财的情况发生。
   (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争取,有计划地扩充基层警力,招聘公安专业人才。大力推进队伍正规划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战斗力标准,着眼“打得赢”目标,加强训练演练,健全完善指挥处置、勤务机动、警务保障有力的现代警务机制,真正做到打击有力、防范严密、应对有效。积极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强化教育培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群众观念,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确保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个执法环节上都能体现社会公平、彰显法律正义。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研究解决基层民警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协警工资待遇低的问题,不断激发公安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