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来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年6月27日在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卢丽琴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接受评议询问情况
市人大评议询问是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助推我们中心工作扎实推进的重要途径,自工作开展以来,市工信局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周密部署,行动上务求实效,从严从实快速整改落实,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局党组统一领导、各科室分工负责的责任落实机制,制定《漯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接受市人大常委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评议询问内容和工作推进时间节点,制定工作台账,明确各相关科室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确保专项评议和专题询问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狠抓工作落实。组织班子成员、业务科室召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评议询问工作专题会,传达了市人大常委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动员会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关于印发<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漯人常〔2023〕8号)。工作中,积极与市人大第四评议询问调查组对接,紧紧围绕评议询问的内容和重点,通过上级交办、深入企业基层、“万人助万企”活动首席服务官包联、单位干部分包、企业反映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积极配合调查组做好现场察看、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代表座谈会,为调查组与服务对象沟通联系提供帮助,确保调查组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三)认真查摆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对第四评议询问调查组反馈的7个方面18条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立行立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科室、整改时限和责任领导。各责任科室通过分析原因,深挖根源,制定整改措施,全力推进整改,确保工信领域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取得实效。将评议问询工作与“万人助万企”活动相结合,对190家企业、百余名首席服务官重新调整,增强包联适配性,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解决企业问题2594个,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二、主要工作成效
近两年来,市工信局紧盯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紧盯“三个五百亿”重大项目谋划建设,紧盯重点企业生产运行,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企业帮扶,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进一步稳定市场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实施“三个五百亿”项目建设,以此为主要内容形成的助推民营企业扩投资强活力的做法在第九次国务院大督查中受到表扬;我市“万人助万企”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优秀省辖市荣誉称号,市委书记秦保强作为省辖市唯一代表,就我市“万人助万企”工作在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在全省率先开发“政策计算器”获孙守刚常务副省长专门表扬;全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推进现场会成功在我市召开;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月讲评中,市工信局排名一直位列前茅;秦书记对工信系统稳经济保工业强支撑的做法专门做出批示表扬。
(一)“两大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十大战略”中,工信部门牵头换道领跑和数字化转型两个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方面,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高位嫁接传统产业,重点实施“七大行动”,围绕预制菜、新材料深入谋划新项目,一体谋划建设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食品名城,一批知名企业加快切入预制菜、未来食品新赛道,决战决胜换道领跑战略“新赛道”。明确了55项重点工作台账,24个重大项目,51家重点企业和24个重点园区,对涉及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实施台账式推进、清单化管理,双汇第三工业园、卫龙四期、正大(漯河)现代食品产业园等10个项目成功纳入郑州都市圈重点产业带建设项目,积极谋划了金大地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帮助金大地公司转型升级,经开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郾城区微康生物、临颍县豪峰食品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会议上,“换道领跑”战略作为成效明显省辖市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数字化转型战略方面,建立“指挥部+项目专班”工作机制,打造《工作方案》+《支持政策》双轮驱动模式,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双节点向双中心转变,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汇发展“面向生猪屠宰业生产数字化应用的解决方案”成功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全省3个;平平食品、江山天安2家企业入选2022年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全省10家,我市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平平食品、金大地化工2个企业的项目入选2022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对象,全省10个,我市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漯河市数字经济增速达9.3%,位列全省第三,数字产业化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二)“三个五百亿”引领项目建设。聚焦六个方面,坚持“六路并进”,在“十四五”1.2万亿元产业项目的基础上,深度谋划实施以“三个五百亿”为标志的创新引领型重大产业项目131个,总投资2158亿元,两年来,我们通过与企业深度沟通、邀请专家学者论证等多方努力,先后谋划了双汇第三工业园和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标志性项目。采取“顶层设计+专班推进+贴身服务”模式,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红黄绿”台账管理,高质高效抓好项目推进落实。“三个五百亿”项目2023年度计划投资793亿元,至6月中旬已完成投资464.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8.6%,已累计竣工投产项目41个,竣工投产率31.3%。扎实开展“投产一批”工作,对未按照规定时间节点达效的项目,加快协调督促力度,下发项目核实工作通知,现场实地查看,询问力度,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周例会、月讲评、“万人助万企”等活动协调解决,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见效。至目前,八期活动,共涉及“投产一批”项目473个,总投资2938.6亿元,含制造业项目378个,总投资2333.7亿元,投产达效率多次达100%、全省排名第一。
(三)工业经济实现逆势增长。得益于全市一揽子稳工业的政策措施精准发力,得益于市级领导高位推动双线嵌合企业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支持重点企业“封闭+点对点”闭环生产,确保全市531家工业“白名单”企业正常运行。2022年,工业增速始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工业增长“开门红”“季季红”“全年红”,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较2021年度提升5个位次;工业投资在2021年增长29.8%、全省第二的基础上仍然增长29.8%,达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
(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丰满。食品产业生态实现系统性重塑、内涵式提升,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绿色完善丰满的食品产业生态进一步加强。明确了20个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液压科技、电力装备等细分领域百亿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提出“9条标准”创建创新型示范园区,及时明确了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方向,双汇第一工业园、卫龙三期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型示范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五)重点产业链群逐渐凸显。研究制定了《漯河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梳理出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市级产业集群11个产业链,县(区)级8条特色产业链。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聚焦培育先进链群攻难点、通堵点、除痛点,打造一流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各产业链专班高效运行,将企业、项目、园区等分包责任细化到县区,分链完善“一链一专班一平台”“一链一图谱六清单”推进机制。发挥好7个助企强链专班作用,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攻坚,着力提升市场预期,增强企业活跃度。
(六)企业培育取得量质双升。实施“倍增工程”,一批本土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部营收的比重达50%以上,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0%以上。我市的“倍增工程”经验做法多次获省工信厅肯定表扬和批示。实施“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倾斜政策,重点扶持,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实施“小升规”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培育企业上规模,采取“日调度”模式帮助企业升规,去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1家,净增130家,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近1倍。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诊断服务,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解决短板问题,止目前,我市拥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61家;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较去年增长73%,总数达50家。经开区利通液压、临颍县中大恒源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七)助企服务得到全面提升。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躬身入企,号召市县两级2234名首席服务官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员”、企业疫情防控的“指导员”、企业生产经营的“协调员”和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员”。五级问题闭环解决机制累计收集解决各类企业问题2559个,并实现动态清零。两年来共组织召开市级服务企业周例会66次,研究解决企业问题215个。建成全省首个“政策计算器”平台,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解决了“政策不好找、申报靠腿跑、进度看不到”问题。平台自上线以来,录入各级惠企政策3046条,注册企业1468家,已累计精准匹配惠企政策1658次,发送智能推荐报告2254份,访问量超6.88万次,通过平台智能推送,将曙光健士不锈钢针头生产许可的注册申报时间从8个月压缩到7天。
三、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对照市人大常委会反馈的7个方面18项具体问题,市工信局全力以赴高质量推进整改,确保问题清零销号。
(一)针对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方面。一是利用“政策计算器”,强化惠企政策宣传。运用“政策计算器”平台,将扩大内需促消费相关政策精准推送给企业,扩大政策宣传,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评议询问工作开展以来新录入发改、科技、工信、商务、金融、税务等多个局委的各层级惠企政策200多条,新增100多家企业注册使用平台,新增精准匹配惠企政策400多次。二是开展“惠企中原·政在行动”惠企政策(漯河站)宣讲活动。前期经过多方努力,成功邀请省企业服务活动办组织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电力公司、省税务局等厅局的领导专家莅临我市开展惠企政策宣讲活动,现场进行政策解读。我市150多家企业负责人与省厅局领导专家现场交流互动,有效增强了惠企政策的宣贯力度。
(二)针对培育新业态、推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有效投资和建设方面。一是开展2023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通过2023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等平台,加大对新兴产业等项目征集对接力度,2023年,我市已征集拟签约新兴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174亿元,拟利用2023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进行签约。二是实施“三个五百亿”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实施传统产业换新提质工程,通过“三个五百亿”等重点项目谋划、推进实施,推动基础材料、装备、汽车、食品、轻纺等传统产业高位嫁接,延链中高端,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重塑竞争新优势。
(三)针对提升消费潜力、推进消费项目、改善消费环境、开拓消费市场方面。一是扩大消费券使用范围。对接发改、商务等部门,将我市工业产品纳入消费券的包含范围内,并在消费券发放过程中增加本地工业产品的消费券数量。二是开展促消费活动。组织我市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激发群众消费活力。三是完善政策措施。拟印发《关于建立漯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机制;联合市交通运输局拟定《漯河市新能源出租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实施方案》,1-5月份,共新增网约出租车36台,其中新能源16台,占比44%;联合市发改委印发《漯河市城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特许经营实施方案》,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项目建设。四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先后争取省奖补资金2682万元,为我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建设电动汽车公用充电站45座,充电桩635个。同时,我市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建设了部分充电桩。
(四)针对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村消费工作方面。一是加大自有原材料基地建设。支持企业持续扩大养殖基地规模,保持产业链及供应链优势。依靠我市优质小麦、大豆、小辣椒等农产品的种植基础,整合我市周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资源,加快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提升食品产业附加值。引导食品企业不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食品企业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合作,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针对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方面。一是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统筹推进“倍增工程”企业、“亿元培育工程”企业、“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锻造形成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建立完善培育库动态清单,确定2023年度“倍增工程”培育库动态保持35家,筛选出107家优质企业纳入“亿元培育工程”企业库,梳理的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35家。二是实施诊断服务。实行“四级联动”,联合县区工信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各县区省级专精特新及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对象采取填写诊断表、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对照申报标准开展“一对一”申报辅导工作,着重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意见及建议。2023年我市新增19家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是开展企业技术改造行动。引导企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加快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错位发展、逆势成长,迅速发展壮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四是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动730家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广泛上云。五是开展数字化专项系列活动。邀请专家作数字化转型专题报告,推广食品云平台及成功案例,扩大平台影响力。
(六)针对人才、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工作方面。一是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动730家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广泛上云,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核心竞争力。二是筹备举办河南省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漯河站)暨2023年食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技术专家对我市30—5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入户诊断”,聚焦中小企业“订单、成本、质量、交期”等核心业务痛点,为企业提供小工艺、小流程、低成本、投资回收期短的解决方案,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三是加快政策兑现。已下发《关于落实2022年工业企业“小升规”奖励的通知》,积极督促县区部门加快落实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七)针对人民群众及企业和社会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方面。一是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发挥市5G办统筹协调职能,持续推进5G基站规模部署,全年新建5G基站600个,拓展5G覆盖范围,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二是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重点场景、热点区域、农村热点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争创国家“千兆城市”。三是加快推动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漯河)建设,提升中国(漯河)食品云平台数字赋能水平。
四、下步工作打算
市工信局将以此次人大评议询问工作为契机,紧盯问题不放松,全力做好评议询问“后半篇文章”,围绕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及市人大的意见,推动工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以赴持续抓整改。坚持整改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切实把整改后续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事项,一抓到底,紧盯不放,坚决整改到位,务求取得实效。
(二)对照评议着力建制度。根据市人大第四评议询问调查组反馈的七个方面的问题,举一反三,分类施策,构建长效机制,坚持制度管人管事,完善全局工作运行机制和体制,构建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的长效机制。
(三)实干担当奋力促发展。引导全局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紧紧围绕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部署和市委“两个上台阶、四个走前列、两个大提升”奋斗目标,聚焦“打造3000亿级食品全产业链、5000亿级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构建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条主线,紧盯项目谋划建设,紧盯企业生产运营,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砥砺奋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全市“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