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3-12-27来源:

  关于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卢丽琴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的建议》情况,请予审议。

  2023年4月至6月,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我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进行了专项评议和专题询问,并作出了《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的建议》(漯人常〔2023〕25号,以下简称《建议》)。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紧紧围绕《建议》中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制定工作台账,做好贯彻落实和持续整改工作,确保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发展动能持续提升、经济运行向好态势得到巩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问题整改情况

  《建议》主要从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企业精准度等三个方面,对工信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局在推动问题整改落实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链群培育,项目助力,支持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市场主体扩量提质、转型升级,通过不断改善供给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一是加快企业链群发展。坚持践行“五个对标”,谋划了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集群11条市级产业链、8条县区级特色产业链。围绕“传统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发展思路,着力提升产业链规模能级。落实“链长+专班”机制,分链开展攻坚,在制定行动方案和“一图谱六清单”时,组织牵头单位开展培训,邀请专家逐链进行盲评,全面把关谋划质量,确保各个产业链方向清、路径明、项目实。二是推动企业谋划建设项目。坚持“顶层设计+专班推进+贴身服务”,主要领导亲自带头,班子成员及科级干部参与分包百亿级、50亿级项目,高质高效抓好在建项目推进落实。至11月底,131个“三个五百亿”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03亿元,投资计划完成率101.2%,累计入库107个,竣工投产97个。金大地绿色联碱项目、双汇第三工业园一期、优德中大大健康产业园一期等百亿级项目基本建成投产。今年新谋划工业项目251个,计划总投资2469.4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760.2亿元。三是开展企业梯度培育。统筹推进“倍增工程”“亿元培育工程”,加快“小升规”培育,锻造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双汇、金大地入选省“头雁企业”,深入实施“倍增工程”,经验做法多次获省工信厅肯定表扬。在去年“小升规”151家、净增130家、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近1倍的基础上,今年继续组织156家企业提交申报资料,预计顺利完成今年目标。支持舞阳县做大做强胡辣汤产业,引导一批小作坊注册企业、升规入库,打造“小升规”培育典型案例。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一对一”诊断服务,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新增数量占比居全省第1位。

  (二)打造平台,逐企诊断,统筹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夯实基础设施。推进5G基站规模部署,加快建设5G精品网,全年新建5G基站650个,累计4244个,连续3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重点场景、热点区域、农村热点5G网络和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满足应用场景需求。二是支持平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打造“双汇云商”“卫龙辣味食品制造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动750家企业广泛上云。我市完成星火·链网骨干节点部署,我市是全省唯一以“双节点”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地市。打造云上食博会平台,入驻云展展商1838家,撮合交易1.3亿元。三是积极推广应用。对全市163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量身定做信息化解决方案。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双汇发展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占全省三分之一,智慧岛项目成为全省首批命名的15个智慧岛之一。“星火链网(漯河)骨干节点”等3个项目入选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2位。

  (三)助企纾困,政策赋能,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坚持把“万人助万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发挥政策资金撬动作用,推动企业问题高质高效解决,外部环境持续优化。一是释放政策红利。打好稳经济政策“组合拳”,对新认定的“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对“小升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印发《漯河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实施意见》,1-11月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9470台,联合市发改、财政等争取省奖补资金2682万元,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政策计算器”智能推送服务,平台累计录入政策3197条,发送智能推荐报告5947份,访问量超7.96万次,政策计算器“免申即享”平台入选2023年省大数据产业优秀标杆名单。梳理汇总各类政策并印发《漯河市稳经济促增长政策措施宣传册》,开展“惠企中原·政在行动”等政策宣讲活动20余场次,“面对面”解答、“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三是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健全产业链“链长+专班”机制,精准调整首席服务官352人,涉及企业550家,推动助企力量全链整合、发展要素全链协同、涉企难题全链解决。依托“五级问题闭环解决”“点办理批处理”“周交办月讲评”机制,确保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动态清零。全年市县两级召开“万人助万企”周例会268次,研究问题436个。分行业、分领域、分专题组织“四项对接”,为3200家用工单位发布就业岗位14.5万条,投放贷款103.6亿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253项18.1亿元。我市被评为2022年“万人助万企”优秀省辖市,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会上作为地市唯一代表交流发言,新闻联播刊播《万人助万企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问题》,宣传我市典型经验做法。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统筹用好工业用电量先行指标,对120家重点企业用电量情况实行“周监测”,对数据异常企业逐一走访、精准帮扶。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居全省第4位,是五个超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市之一。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3%,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速16.9%,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2、10.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运行态势良好、支撑作用明显。

  (二)产业链群培育成效明显。全市三大产业集群和“11+8”产业链体系正式形成,各产业链行动方案和“一图谱六清单”制定完成,为产业链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传统产业提质发展。预制菜产业新赛道快速发展,“1+1+4+N”布局加快推进,双汇第三工业园一期项目基本建成试产,被确定为全省第十一期“投产一批”主会场。央视用11分钟深入报道我市食品产业从“零的突破”到“聚链成群”发展新态势,我市在全省预制菜产业链、休闲食品产业链培育工作推进会上分别作典型发言。聚焦建设“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谋划了食品辅料、食品包装、智能食品装备等配套产业链,为产业发展增势赋能。食品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改进研发下线了60多种新款食品设备。高标准建设运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双汇、伊利等183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60余次、解决问题258个,首批科研成果“快乐酸奶”荣获2023年度中国乳业技术进步一等奖。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支持金大地谋划投资300亿元的千亿级新材料项目,期间我们与专家、企业一道研政策、深调研,就产品技术、工艺等进行10多次研究论证,牵头组建项目专班提前介入,梳理产能、能耗、土地、环境容量等问题清单,统筹做好各项要素规划。项目得到王凯省长高度肯定,用“2个想不到”进行专门表扬。支持利通液压以超高压流体装备制造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以中科新材料为龙头大力发展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三是未来产业抢滩占先。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中原未来食品科技城,抢先布局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3D打印食品等未来食品产业。建成中大恒源D-阿洛酮糖项目,加快建设卫龙四期未来食品产业园。

  (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金大地绿色联碱项目、双汇第三工业园一期、优德中大大健康产业园一期等百亿级项目基本建成投产。全省首创“九条标准”建设创新型示范园区,推动创新平台、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向园区集聚,双汇第一工业园、迪信通5G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已初具规模。

  (四)“三化”赋能有力有效。一是高端化方面,际华3515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的突破。我市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三品”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智能化方面,新增智能工厂/车间目标完成率150%,居全省第4位。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双汇发展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三是绿色化方面,虹峰电缆、颍川新材料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临颍开发区被评为全省4个国家级绿色园区之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做好产业链群培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以预制菜推动食品产业优势再造、以新材料引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链培育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一链一专班一机构”“一链一图谱六清单”,同步推进创新型园区创建,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中答好工业和信息化“新答卷”。

  (二)继续发挥项目支撑作用。以增强产业规模能级、创新动力、韧性水平为目标,在持续推动第一批“三个五百亿”项目落地基础上,持续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完善“顶层设计+专班推进+贴身服务”机制,构建形成项目链群谋划、落地开工、投产达效的全过程闭环,助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三)不断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万人助万企”活动领导包联等六项工作制度,向服务产业链群上转段提升。用好“五级问题闭环解决”和周例会机制,保障链群培育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