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3-12-27来源:

关于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张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的建议》情况,请予审议。

  一、问题整改情况

  针对市人大反馈的3个方面的问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各单位主动认领,立行立改,同时举一反三,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一)针对基层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方面。一是推进市场监管所“两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召开全市基层所“两化”建设现场会,组织各县分局、64个基层所现场观摩,在全市打造15个标准化、规范化样板所,投入基层所监管建设资金1404.31万元。郾城孟庙所成为全国首批五星市场监管所,基层“两化”建设经验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好评。二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系统行风建设攻坚专项行动方案》,不断提高行风建设水平。补充食品基层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工作人员30名,开展快检比武,提高快检人员专业能力。三是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智慧监管。建立全市“一张清单管抽查”的监管模式,实现抽查事项全覆盖。今年以来,经营主体累计减少迎检700余次,实现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

  (二)针对服务企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方面。一是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18名县级干部和135名科级以上干部,主动上门宣传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98件,月讲评中万人助万企工作2次获全市第一名。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立“个转企”服务专区,配合做好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工作,帮助企业零障碍审批;跨部门实现营业执照与卫生许可、取水许可、烟草许可联合审批,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切实为企业降成本、增便利。三是开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成立漯河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约《合作备忘录》,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申报PCT(“PCT”是专利合作条约的简称,通俗来说,PCT专利是一种国际通行证,获得了PCT授权,申请人可以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寻求对其发明的保护)国际专利2件,建成商标品牌指导站3家。我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3169件,较去年同期总量增长8.9%,万人拥有注册商标量居全省第二位。

  (三)针对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方面。一是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坚持12315热线24小时值班,设立6个消费教育基地,针对汽车家电、直播平台、外卖网购、职业打假等投诉热点,制定《12315热线受理工作规范》,ODR(ODR是在线纠纷解决的简称,申请成为ODR的企业,消费者可以直接与其进行消费纠纷协商)企业累计发展量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共接收各类诉求60737件,全部按时办结回复。二是加大民生领域监管力度。开展计量专项行动,为各基层所统一配备了标准砝码,检查计量器具台件1355件。开展涉老产品整治,监测“涉老”医疗、食品、保健食品广告16207条,指导连锁药店开展保健品无理由退货。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监督,抽检复合肥、农膜等农资产品89批次,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监督力度。开展全市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行动,2023年以来,共查办案件3993件,罚没金额1419.98余万元,其中7起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工作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先后荣获全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优秀等次、全国12315效能评价优秀等次、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贡献突出集体、全国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奖、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全国仅29个)通过国家局预验收、市个协成为中个协全国联系点等6个国家级荣誉。全国肉制品生产监管暨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全省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推进现场会、全省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会议暨落实“两个责任”现场会、全省“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质量强省建设经验交流会等4个全国、全省重要会议在我市召开,推广我市工作经验。一系列重点工作成效显著:以全省第1的成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省级初评;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获评A级第1名,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考核连续四年获得A类等次,获评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先进集体、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消费维权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突出单位等16项荣誉。

  (一)深挖潜力激发活力,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我市的市场主体密度为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1618.86户,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一是准入退出便利化。企业申办实现12项业务“一网、一窗、一表”申报,当天免费办结,全市超过16000户企业受益。推行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改革经验被中国市场监管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二是企业服务智能化。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登记智能审批实现“秒批秒办”。“码上通”集成服务,详细指导操作流程,加入证前指导、局长信箱等特色服务,实现群众办事“扫码即通、一码直达”。三是服务方式创新化。推行商事登记“零跑动”,现场指导帮扶企业400余次,企业审批一次性通过率100%。公众号“漯河商事登记一点通”日均帮扶群众办理业务500余次,累计阅读转载量超6万次。

  (二)融入扩大内需大局,促消费政策工具丰富多彩。一是消费环境更放心。成立“提振消费信心放心消费在漯河”系列活动工作专班,开展消费节、家装节、消费体察、汽车展览、消费品进乡镇、茶文化艺术节等促消费活动,研究制定惠企政策36条,培育放心消费示范企业(单位)共400家,打造200个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让消费者拥有“后悔权”。二是市场竞争更公平。创新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办法,制订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规范标准,经验做法入选2023年全省改革典型案例红榜。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互通互享机制,共计归集各类信息累计211万余条,促使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包容审慎监管规定,出台免罚清单,制定《信用修复工作指导规范》,提振企业经营信心。三是融资手段更多样。搭建全省唯一“小个专”党建服务试点平台,牵头举办多场非公企业政银企对接会。在全省率先出台知识产权融资质物处置“十大措施”,成功帮助19家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融资贷款9700万元。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精准帮扶,深化政银企合作,帮助483家个体工商户办理融资贷款9831万元。

  (三)严排隐患依法监管,消费安全底线守稳筑牢。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牢食品、药品、化妆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一是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以“首战必胜、首创必成”为目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纵向全链条责任体系,全面开展点位打造“百日攻坚”行动,分级分批次开展观摩培训活动260余次,在100天内打造1.9万余个创建示范点。我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在省级初评中获第一名。二是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方面。持续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设置了1182个村级药品安全信息员,我市药品追溯率已达98%以上。开展了“靓盾1号”、化妆品“一号多用”等十余项化妆品检查行动。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组织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演练现场观摩会,对全市气瓶数据、充装数据等进行分析,全市“三品一特”未发生区域性安全事故,先后获得全市安全生产优秀单位、消防工作优秀单位。

  (四)提升质量助推发展,为重大项目保驾护航。一是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在全国首设“质量奖、标准奖、专利奖”“三位一体”的市长奖。全域推进“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建成漯河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线上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坚持标准引领。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指导发布《食品级润滑油》6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食品级润滑剂的标准空白。发布实施《佛跳墙》《梅菜扣肉》等5项团体标准,抢占预制菜发展新高地。联合相关单位,起草发布了《中强筋小麦品种漯麦36栽培技术规程》等11项地方标准。三是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围绕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收集我市检验检测发展相关优惠政策79个,按照“1+5”创建格局,突出优势食品产业,重点培育中原食品实验室、中原食品科技产业园、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2个创建集聚区示范点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贯彻市人大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建议中虽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市级企业开办平台与省级平台未完全打通、市场主体多而不强、对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改革举措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等。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综合运用三种力量,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提升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经营主体增量提质行动,对经营主体帮扶从浅层次服务向“职能化”“专业化”服务转变。二是增强区域质量竞争力。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工作。三是激发创新动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在我市涉外企业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工作站”。加快预制菜产业的标准供给,在原有5项标准基础上,再制定5项标准,抢占预制菜发展新高地。

  (二)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瞄准重点领域,大胆探索,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治理水平。一是积极争创试点。申报创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全省试点市、全省公平竞争审查智慧化试点市、互联网广告监管试点市。二是创新监管机制。探索全国领先的五位一体的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漯河模式。探索公平竞争分级分类审查工作模式,形成漯河特色。三是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建设星级市场监管所,持续擦亮12315消费维权品牌,维权工作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全国优秀位次。

  (三)在守牢安全底线方面。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源发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风险底线。一方面,确保食品安全满意度稳定在80%以上、药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特种设备确保安全无事故。另一方面,做好放心消费创建及线下无理由退货活动、校园周边销售儿童学生用品安全风险监测、免费开展民生领域计量器具检定校准、食品经营安全“你我同查”活动、完善推广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信息平台、开展全市15年以上老旧电梯风险评估等六项民生实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将以此次评议询问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完善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更好统筹活力与秩序、发展和安全、规范监管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着力营造充满活力、规范有序、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用高质量市场监管为全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工作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