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7来源:
漯河市教育局关于代表所提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教育局局长 王海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教育局2023年办理人大代表所提建议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2023年,市教育局承担着“加强我市幼儿园规划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建议的继续办理工作任务。建议指出了我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意见,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中肯,市教育局认真研究调研,创新推动举措,强力推动落实,全面推动我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加强我市幼儿园规划建设办理情况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实施《漯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高度重视幼儿园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多次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规划设计院对接,2022年5月,完成漯河市幼儿园分布电子地图,目前,幼儿园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有初步方案,正在审议优化。同时,各县区积极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完善本县区幼儿园布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二是加强支持保障,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相继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未来五到十年漯河市学前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2023年,持续开展漯河市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投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6306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奖补、质量提升工程和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原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所,其中新建2所,改扩建3所,新增学位1110个,实际工作中,市教育局多措并举,深挖潜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其中新建2所,改扩建7所,回购2所,新增学位2080个,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91%,超额完成市定重点工程目标任务。
三是履行部门职责,开展城区配套幼儿园治理。2020年至今,不断完善配套幼儿园治理政策,参与起草规划建设条例,结合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过程中实际遇到的痛点、难点、疑点问题,强力推进治理工作。2020年纳入省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共计49个,2020年已完成33个,其中:6个已办成公办园,27个举办为普惠园。2021年治理的16个配套幼儿园项目,已有1个举办为公办园郾城区区直幼儿园(金山路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郾城区昌建苏荷花千树、檀溪谷小区、源汇区威尼斯国际花园)举办为普惠性幼儿园,基本建成7个未移交,未开工4个,主体封顶1个。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主动积极配合市住建局强力推进城镇小区幼儿园治理工作,不断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严格落实《河南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通知精神,按照1:15师生比对我市现有幼儿园进行编制核定,为每个乡镇(街道)中心校、幼儿园单独核定事业编制,明确供乡镇中心校管理和乡镇幼儿园发展使用。印发《漯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教职工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各县区、功能区乡镇幼儿园事业编制均核定到校。临颍县有幼儿园18个,使用事业编制606名;舞阳县有幼儿园3个,使用事业编制411名;郾城区有幼儿园8个,使用事业编制178名;源汇区有幼儿园7个,使用事业编制108名;召陵区有幼儿园6个,使用事业编制82名;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幼儿园1个,使用事业编制110名;一体化示范区有幼儿园1个,使用事业编制60名;西城区使用幼儿园事业编制30名。2019年—2022年,我市共计招教幼儿园教师233人。2023年,全市共计招聘幼儿教师97人,其中82人是县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教师,有效加强了乡镇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五是创新办园形式,推动学前教育提质发展。在“少子化+城镇化”及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的环境下,民办幼儿园急剧缩减,市教育局提前谋划,转变思路,根据我市幼儿园学位整体上已经达到饱和,但城区内公办幼儿园数量及学位资源仍然不足,城区内公办幼儿园教育用地严重缺乏,存在投入大、建设慢、资金跟不上等情况,积极探索民办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机制办法,以收购或以租代购优质民办幼儿园等多种方式,增加学前教育普惠资源和公办学位。2022年8月,召陵区收购河南省实验学校漯河小学附属幼儿园作为召陵区区直幼儿园东区,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840个;2023年,源汇区回收一所民办幼儿园举办为源汇区实验幼儿园,增加学位360个,郾城区回收一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为郾城区区直幼儿园,增加学位180个,有效解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六是实施提升工程,形成优质学前教育集群。组织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质量提升工程现场会暨2023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投入6306万元学前教育奖补资金用于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奖补、质量提升工程和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先后组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园长到郑州、大连、苏州等先进地市参观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学习管理经验,探讨课程资源,强化内涵建设。同时,开展了专家入园指导活动、园长及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等多形式活动,先后对1000余名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快速提升其专业技能,全面提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办园水平。
(二)关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议办理情况
一是落实落地相关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漯河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漯政办〔2022〕10号)、《漯河市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漯政〔2022〕20号),明确提出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对参与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等政策。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促进、规范和保障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目前,全市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企业近200家,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人员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实操能力,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服务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攻关,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是科学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紧紧围绕我市食品支柱产业、国家现代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努力做强做优食品等优势专业。2021年,全市中职学校新增农林牧渔、健康管理与促进类、公共服务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15个专业,撤销司法服务类、财经商贸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23个专业;2022年,全市学校新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9个专业,撤销文秘等3个专业;2023年,全市学校新增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中西面点等11个专业,撤销农村电气技术、园林技术等15个专业。
三是创新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模式。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市。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省食品中试基地、科创产业园区、重大功能性项目、服务平台建设,共建特色产业学院,积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人才链、科技链、创新链融汇贯通。开展订单教育、定向培养,支持行业组织、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组成市域、行业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漯河市域产教联合体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省教育厅推荐上报教育部,有望成为第二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为牵头学校、联合双汇等国家知名企业争创国家级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8月29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我市“河南漯河深化产教融合、科创引领、城教融通——探索“产教科创城一体化”发展新路”典型案例。
四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主导产业水平。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支持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申本,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考察验收。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技术技能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积极主动指导职业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2023年,全市工业领域新引进硕士以上人才210人。以线下+线上形式召开中原食品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会议,在示范区临港科创孵化基地成功举行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创新基地揭牌活动。多渠道开展用工对接,组织企业参加“万人助万企漯河在行动”专项招聘活动202场,发布招聘岗位8.2万个,达成求职意向1.5万多人。牵头成立全市企业青年人才发展联盟,吸纳企业优秀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60余名。同时,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职业院校从教。近年来,全市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200余人。
二、存在问题
1.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发生变化。随着生育率的下降,部分幼儿园已出现招生困难,不再是“一园难求”,而是“一孩难求”。学前教育重点工作应由实施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增加幼儿学位转变为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和幼儿园内涵发展工作。
2.产教供需存在差异。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培养的产业工人,两者融合不深,共赢效果有限,导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未达到深度契合。一些产教融合项目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程度不够,导致培训和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
三、下步打算
一是统筹规划,提升质量。统筹考虑全市教育布局,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及时修编制订《市区幼儿园专项规划》。同时,认真落实《漯河市委市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漯河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普及普惠”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漯河市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和漯河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质量提升工程,夯实县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主体责任,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切实做好新时期学前教育工作。
二是深化融合,形成特色。认真推广食品学院“产学研转创”发展模式,协同相关部门围绕漯河职业院校的实际,全面落实支持产教融合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深化产学研融合,搭建好合作平台,以“人才链”构筑“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创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强化融合对接,构建长效机制,打造出校企强强联手、互相支撑、融合共生、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为漯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省级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国家级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三个核心项目载体。全面启动首批河南省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依托科创产业园区、重大功能性项目、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省特色职教集团、校企共建特色产业学院3张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新名片。继续积累条件,争创第二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以食品硅谷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集群、打造河南食品科创园等孵化平台基地、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范式。以双汇、卫龙等知名企业为引领,争创国家级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食品创新研发高地,实施高水平食品专业群建设工程,创建国家级食品类示范性职教集团,为全国食品产业链、区域食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