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24-03-01来源:

  关于全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4年2月29日在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省委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安排,2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汇川带领视察组,对全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视察。视察组一行深入市民之家和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实地察看了政务服务窗口办事流程、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情况和行政执法、服务型执法开展等情况。同时,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了市司法局关于全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审信局、源汇区政府就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视察组成员也围绕视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市人民政府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旗帜鲜明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平安漯河、法治漯河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市委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坚强有力。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委常委会经常性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切实履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重大事项,高位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建立法治政府建设周例会制度,常态化、制度化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严格落实《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工作规定》,及时向党委、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坚持将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局统筹规划,突出党内监督主导地位,强化乡村振兴、南水北调、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等领域专项监督,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二)便民利企法治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免证可办”全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上线数量全省排名第一,“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入选全国2023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四个周例会”平台作用发挥充分,企业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专业园区建设等涉企突出问题得到及时研究解决。“标准地+告知承诺”机制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工程建设“竣工即验收”;市场主体歇业“联办并审”机制实现歇业当场办结、“一键暂停”;“一张清单管抽查”监管模式实现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用发挥充分,城市智能运营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有效保障监管事项全覆盖,我市成功获批全省数据直达试点市、全省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市,法治政府建设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依法行政和决策体系更加健全。坚持科学、民主立法,组织编制2023年市政府立法计划,依法建立立法咨询专家库,较好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规范性文件发布与备案及时率、规范率达到100%,出台《漯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办法》,及时修订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注重提高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全面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机制,及时审查市政府行政协议及涉法决策事项,依法出具书面合法性审核意见书,提出法律意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完善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常态化邀请法律顾问参加市政府常务会、市长议事会、服务企业周例会等各项会议,积极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

  (四)行政执法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围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改进涉企行政执法作风。深入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制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召开规范会建设现场观摩会,开展乡镇执法人员教育培训,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思维逐步养成。强化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理念,探索行政调解“三个融入”和行政指导融入行政处罚,1个县区被评为省级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5个单位荣获“全省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突出单位”。

  (五)矛盾化解和应急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作用发挥较为充分,我市问题楼盘等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依法妥善解决。开展行政复议基层服务试点,优化畅通行政复议网上受理渠道,推广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全流程覆盖机制,有力推动复议案件以调解和解方式解决。健全基层矛盾纠纷“两所一庭”联合调处机制,开展人民调解专项活动,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建立健全消防救援力量、专业救援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联演联训、联勤协作机制,深入开展漯河市军地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和多种专项演练,持续优化军地应急联动程序,应急处突能力有效提升。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还不够完善。制度刚性约束不足,存在部分政府部门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推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工作科学性、精准性、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行政执法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单位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单一,如全市教育系统执法人员不多,部分监管不够及时。部分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如少数乡镇执法人员学习培训不够,赋权事项了解不深,存在一定不懂、不敢、不会执法问题,行政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普法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依靠传统宣传方式多,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以案释法、开展法治宣传创新不够,对农村群众、外出务工群体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普法有差距。部分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处理矛盾的能力还不强,程序意识、法治意识树立得还不牢,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风险评估等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扎实。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党的领导,有效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两会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要求,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全面压实各级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指标任务落地落实落细。要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及时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政治方向。要树牢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用人导向,持续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进一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强化法治保障,提高法治政府建设人民满意度。坚持权责法定,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决策,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持续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免证可办”,进一步优化便民利企法治环境。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围绕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基层执法人员专业系统培训,强化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发挥好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制度优势,持续完善信访、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培训制度,推动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提升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治理效能。

  (三)营造法治氛围,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要牢固树立法治建设“一盘棋”思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探索具有漯河特色的法治建设路径和模式。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普遍实施以案释法,在执法实践中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要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方法,多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介、新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法治宣传实效。要突出基层普法,围绕推进社会治理新体系建设,加大对漯河市地方性法规普法力度,进一步提升普法针对性,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共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