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5来源:
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4年12月24日在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宋耀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的《关于成立青少年脊柱侧弯普查及治疗指导中心的建议》办理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关于成立青少年脊柱侧弯普查及治疗指导中心的建议》是市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代表所提重点建议,由市卫健委牵头主办、市教育局协办。在办理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聚焦“青少年脊柱健康”这一民生课题,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专门科室和专业人员全程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探索制定脊柱健康中心建设标准、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措施,提升脊柱健康管理水平,在5家医疗机构完成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建设,构建了完善的脊柱弯曲异常防控体系,全面做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和康复治疗工作,推动重点建议优质高效办理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一)建立了“协调联动、同向发力”的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确保全市青少年脊柱健康工作扎实开展,市卫健委将该项工作提交至市委市政府第128次周交办会议进行了专项交办,成立了专项工作机制,卫健、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牵总负责,建立了覆盖医疗、疾控、中小学校的领导组织体系,畅通沟通联系渠道,建立日常沟通机制。二是精心制定建设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作职责、申报流程、验收标准等事项,5月份起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动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建设。三是系统加强专家指导。成立了市青少年脊柱健康综合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抽调市疾控中心、市直医疗机构等专家参与,建立分包指导制,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开展脊柱健康防治策略研究,提供专业的指导培训。四是细化完善服务网络。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漯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定点包干和分片指导工作的通知》,发挥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各中心对市、县区学校脊柱健康工作的常态化对口指导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青少年脊柱健康服务网络。
(二)打造了“标准过关、质量过硬”的项目平台。一是严抓建设标准。由于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规范化防控工作还没有省级统一标准,市卫健委充分借鉴深圳、重庆等地先进经验,结合漯河实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建设标准。对照建设标准,组织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建设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软硬件设施设备。除基础的评估器材、基础训练器材、专业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外,各中心均配置有足底压力分析仪、脊柱姿态评估系统等智能化设施,为规范开展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提供了坚实平台。另外,鼓励各中心积极对接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与郑大五附院、河南省中医院等大型医院等建立合作。二是严抓管理规范。依据《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通过多轮次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漯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工作规范(2024版)》,从“职责及保障,筛查,干预,建档、康复与随访,监督”五个方面逐一明确了5章41项工作规范和服务流程等。三是严抓治疗技术。组建了由脊柱科或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工作团队,配备了心理治疗师。广泛推广脊柱侧弯诊断、治疗和康复规范化技术,向儿童青少年以及因脊柱结构改变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损伤和疼痛的患者提供专业、系统的医疗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中医院、临颍县中医院等能够运用针灸、热敷、小针刀脊柱正复等中医特色疗法,为脊柱侧弯术后及前期干预对象提供中医药手法及非药物治疗等辅助治疗。四是严抓评估验收。在医院自行申报、市级材料初审的基础上,市卫健委邀请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抽调疾控、医疗专家对各申报医院进行了现场评审验收,把符合标准的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骨科医院、市六院、市康复医院等5家医院正式命名为漯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同时与省卫健委对接争取,市中心医院、市六院、市康复医院被授牌为“河南省脊柱侧弯康复诊疗联盟分中心”。
(三)开展了“科学精准、高质高效”的筛查服务。一是明确目标任务。作为脊柱健康中心建设的重要职责,市卫健委联合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将脊柱检测纳入全市中小学生年度健康体检项目的通知》,把脊柱筛查纳入全市中小学生年度健康体检项目,制定脊柱弯曲异常筛查技术要点和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和筛查注意事项,多次组织市疾控中心、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召开工作推进会,对脊柱健康筛查工作进行专项安排。二是建好筛查队伍。组建了由市、县(区)疾控中心牵头、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共同参与的筛查队伍。举办技术培训班,对各县区卫健委、教育局、疾控中心、市属学校卫生工作负责人进行了全面培训。三是全面开展筛查。为保证筛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市卫健委认真部署、周密安排,提前做好入校日程安排、场地准备、人员组织、现场筛查等工作,确保筛查过程规范统一、现场筛查工作科学高效。现已全面完成筛查工作,市级筛查24所市属学校学生61515人,5个县区共筛查学校199所学生10.9399万人(其中舞阳县124所51919人、临颍县12所10972人、郾城区28所11693人、源汇区15所19197人、召陵区20所15618人)。四是加强分析评估。建立监测数据分析评估机制,规范信息登记,发挥疾控机构、各中心的科研作用,对收集的脊柱侧弯相关信息定期进行分析,筛查结果纳入学生健康档案。目前发现疑似脊柱侧弯2951人,对筛查结果异常学生以告知书形式指导其前往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复查,并为学生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追踪评价干预措施成效,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政策依据。
(四)健全了“校医融合、校体融合”的联控机制。一是建立卫健-教育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举办业务培训、开展联合指导,组织疾控机构到各个学校开展教学环境监测,发现问题现场下达指导和督导意见,并督促及时整改。二是建立学校-医院脊柱健康常态化筛查诊疗机制。在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筛查纳入中小学生年度体检的基础上,同时纳入学生常见病监测项目,加强中小学校医、教职员工等日常培训,提高脊柱弯曲异常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能力。三是建立学校-教师-家庭多方干预机制。将脊柱健康相关课程逐步融入到健康教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从地方课程中每学期安排9个课时;普通高中健康教育为必修课,安排18个课时。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情况,定期调整课桌椅高度和教室的座位位置。实施家校联动,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坐、立、行等身体姿态,维护学生脊柱健康。四是建立教学-体育协同干预机制。积极引导全市中小学将脊柱侧弯教育与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体育传统项目、社团组织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市中小学校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保证学生每天不低于1小时的校内体育锻炼时间。
(五)营造了“广泛发动、深入人心”的宣传氛围。为增加市民对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的了解,市卫健委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多渠道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青少年脊柱健康的关心关注和自我防护能力。一是利用好关键时间节点。利用“5·21世界脊柱健康日”和入校体检等关键时间节点,多部门联合,组织各医疗卫生机构脊柱外科专家开展进社区、进学校等科普宣传,并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二是设立热线电话。在每家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设立热线电话,方便群众咨询,确保信息畅通。三是新媒体平台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漯河市卫健委成立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全力守护群众身体健康》等相关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四是电视新闻报道。与漯河市电视台合作,录制并播出《挺起脊柱撑起健康—我市开展中小学生脊柱健康筛查工作》专题新闻报道,增强公众关注度。五是发放宣传折页。印制了1万余份《端正坐姿爱护脊柱》宣传折页,分发至各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学校进行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脊柱健康的良好氛围。2024年12月20日,河南省疾控局印发专函表扬,指出“漯河市在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工作中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建设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干预等防控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下步工作打算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防控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近年来我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防控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市卫健委将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巩固提升脊柱健康中心建设成效,多方协同构建和完善“防、治、宣”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综合防治体系。
(一)持续强化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对各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的日常监管和工作质控,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根据诊疗技术发展和广大青少年更高的健康需求,配齐配强相关诊疗康复设备,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健全管理机制,提升业务水平,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切实发挥市青少年脊柱健康综合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牵头作用,每季度召开工作质控会,交流工作、精进业务,并加强对各中心工作培训、业务指导和年度质量评价,推动医防融合有效实施。
(二)常态化落实中小学生脊柱健康年度体检筛查。高质量全面完成脊柱健康筛查及后续数据整理分析,固化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政策制定提供专业依据。持续对接财政部门做好体检经费保障,与教育部门做好沟通,严格落实每人每年至少一次学生体检,常态化做好中小学生脊柱健康年度体检筛查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脊柱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探索开发科学有效的脊柱健康科普知识,通过印制宣传折页、制作科普文章视频、热线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青少年脊柱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人群覆盖面、提高宣传实效;发挥各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定点包干和分片指导作用,联合教育部门做好对各中小学校校医、老师、学生、家长脊柱健康知识的培训,实现学校和家庭知常识、会自查、早预防,卫生健康部门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形成群防群控、全社会参与防控的良好格局。
最后,衷心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